首页

搜索

第三十七章 沼气 (第1/2页)

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坚忍卓绝、任劳任怨之人,拥有最好的战士潜质,但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军的对外战事充满了各种滑稽的失败,以至于让外国人将中国战士视为一种笑话。

林淮唐深知要改变这种局面,中国的战士不仅仅需要铁与血来锤炼,更需要纪律、勤劳和克己奉公的理念来做改变。

纪律与辛劳,对于战士们气质上的改变,实际还比铁与血更重要。

先锋队的的纪律不多,只有简单的“四纪八规”而已。林淮唐向来认为清军那种繁杂的军纪条例没有一点作用,因为任何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执行的军纪,那就和它从来都未存在过是一样的。

宁可规定少一些,重要的是确保这些规定得到百分之百的执行。

所以对待违反纪律的人,先锋队也不吝于严厉的惩罚。

林淮唐带着庄文统等人回到驻地,先锋队其他队员都和林淮唐一样,住在简陋的土屋里――因为民宅数量不够,农会会员们用简单的泥土和木料修了些新的营房,另外几栋被洪水冲垮的房子,也被战士们重新修复。

“现在先锋队的人数越来越多,蔡绮洪家的围屋是住不下所有人,征用的仓库、米行也住不进去所有人,大家只好自力更生。”

庄文统答道:“我们在大埔县也是这样,队员们自发行动,把一批因为洪水被弃置的房屋重新修好。”

房屋虽然简单,但室内的环境却非常清洁干净。

林淮唐一贯重视革命队伍的卫生问题,要知道“四纪八规”的八条规定里,专门有一条规定说的就是挖茅坑问题。

先锋队的茅坑,或者按林淮唐的说法应该叫做公共厕所,都是在远离人群街道的地方统一挖成。

公共厕所是先挖成囤积排泄物的大坑,上面搭上平整的木板,周围再用泥土堆起一圈简陋的围墙。

茅坑外面则连着沼气池――梅县本地人还不懂沼气池的原理,多把它叫做“瓦斯库”。

沼气池不仅能使用熟粪,而且也能发电,当然现在梅县附近的各乡各村根本还没有什么电器,所以也没有发电的需求,沼气最大用处还是直接供给各家各户做饭做菜。

这种廉价的可燃气体,对林淮唐来说,最大用处则是拿来烧水。

首先要注意到的是中国人普遍喝热水的习惯,其实是非常晚近才形成的。烧开水对于民众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在卫生措施难以保证的时代,饮用烧开后的热水,对于防止瘟疫作用极大。

中国一直有“大涝以后必有大疫”的老话,因为大洪水过去以后,很容易在地势低洼处形成大量不流动的水坑,极容易成为蚊虫、病菌的滋生繁殖处,潮湿炎热的气候也有利于流行疾病的传播。

东晋时《养生要集》就提到“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古人凭借生活经验,的确是很早就发现喝热水和避免流行病之间的关系。

但是知道喝热水可以不生病,并不代表所有底层老百姓就都能喝上热水。

农业社会,燃料宝贵。那年头,煮沸一锅水比做饭更费燃料,为了喝一口热水而支起炉灶,对于民间人士来说不甚经济。

因此,在广大平民阶层,热水这种奢侈品,总是留给那些最需要热水的孕妇、老人和病患。而普通人家一年四季只喝生水,在当时的《申报》中,就常常可以见到利用明矾清洁生水的报道。

梅县山地众多,树木数量不少,可是草木等燃料的价格,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依旧是一项相当大的负担。把宝贵的燃料,用在不急之务的烧开水上,多少是种浪费。

所以林淮唐亲自带着二大队的队员们,挖坑、蓄粪、建池,花了很大力气修起“瓦斯库”,又亲自上访每一户农会会员的家庭,首先说服这些会员们使用沼气烧水喝。

花了很大功夫,以点带面,慢慢才带动了梅县周边各乡,全都修起公共厕所和沼气池来。

中国老百姓对回报足够合算的付出,向来积极。

当大家发现花费不多力气修一个沼气池以后,立刻就能降低做饭烧水的花费,那么人们的积极性也就可想而知。

柴草匮乏在客家人的聚居区里,一直是件非常残酷的事情。几个村子之间,为了争夺山林草木,常常会发生血腥惨烈的大规模械斗,死伤数百人都是等闲事。

蔡绮洪很喜欢搜集梅县本地的各种民俗传说,林淮唐就听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事情发生在几百年前,约莫在明朝中叶,本村和邻村为争柴山各不相让,发生争执,以致拳脚相向,发展到宗族械斗,双方都捞起出锄头铁锹。

县令令两方族长:“尔等各执一词,吾实难决断。今日让铁匠拿来从火炉中刚刚烧红的铁靴一双,你俩谁穿上沿山跑一圈,跑完多少,这山就得多少,永不再议!”

本村的一位老祖宗毅然穿上红通通的铁靴奔入山中,被活活烫死,却成为了本村世代口口相传的英雄人物。

这虽然是传说故事,但也隐含了老百姓对燃料的重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