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209章 确实是活圣人 (第2/3页)

整个应天府上下哀鸿遍野。

普通工人只想活着,希望衙门能和救灾的时候一样,开设粥棚。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朝廷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二月四日,巡抚衙门和总督衙门合作,启用了应天府城内外原来的粥棚。

但不是施粥用的,而是招工用的。

一个朝廷直营的南方投资公司,招募河工开挖洪泽湖、淮河入海通道,开挖淮北灌溉水渠,修缮黄河大堤。

月薪三个吴王金票或者五个银元,管吃。

这说明朝廷根本就不准备救市,甚至也已经不准备直接救灾了。

只是提供往常不好招人的活儿,随时都可以干的活儿,以工代赈的养着失业工人。

这些消息传开之后,应天府股市的期待被彻底击穿,很多股票的价格已经跌到了聊胜于无的程度。

现在只需要几百甚至几十银元,就能直接买下一个大工厂,但是却没有人敢接盘,手上没有大订单,接盘等于死。

很多人意识到,工厂和商行倒闭,钱庄可能会收不回贷款,钱庄也可能会跟着倒闭。

以至于很多人同时去钱庄提取存款,形成了挤兑。

本来能够坚持的钱庄,反而因为没有足够的快速周转资金,反应不过来而加速倒闭。

钱庄、工厂、商行形成了踩踏式的倒闭潮。

应天府是江南地区的商业中心,也是整个大明的商业中心,应天府的股市崩盘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市场。

应天府对朝廷订单的依赖最强,但周边的其他地区同样不弱,只是稍微好一点点而已。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苏州府、松江府、扬州府的市场也迅速崩溃。

大量工厂、商行成批倒闭,数不清的工人同时失业。

越是依赖朝廷订单的大型工厂和商行,越是损失巨大,倒闭的越是彻底。    反倒是原本处于底层小型工厂和商行,依赖本地市场的工厂和商行,现在还能勉强维持经营。

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市场,本来就已经站在经济危机的门槛上。

大量的工人只有工作,几乎没有盈余工钱可以消费,大量的工厂依赖朝廷订单,强行维持着高速运转。

大量的原材料和产生品堆积在工厂的仓库里面,等着朝廷将它们带走用于建设。

现在朝廷的大订单突然断绝,经济危机就直接爆发了。

冲击南直隶巡抚衙门的事情,相当于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把危机引爆了。

在这之后,各地陆续发生了一些规模不同的暴乱。

即将破产的商人,本能的做了最后的垂死挣扎,收买失业工人和地痞流氓,收买地方驻军的军官,发动各种形式的暴乱。

幻想着自己的对抗,能够换来朝廷的妥协。

但是他们等来的只有镇压。

吴国主力师和在北方训练的辅助师,在年后开始陆续南下,迅速剿灭各地的暴乱。

所有参与的军官和商人,被当即枭首示众,所有参与的士兵和工人,也被拉去当苦力河工,而且没有工钱。

正常失业的工人,只要愿意工作的,都可以去南方投资公司干活,在各地修建水库、水渠。

这是最为简单的劳动,不需要额外的特殊工具,用铁铲和手推车就能干。

如果算收入的话,相比以前不但不低,反而还增加了一截。

朝廷真的在执行五个银元的最低工钱。

这种以工代赈的出路,避免了工人自发的大规模聚集,避免了正常工人的大规模叛乱。

而商人的垂死挣扎,很难形成足够的规模。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现在认命还能继续活着,不老实的结果就是死。

“应天府的民变激怒了圣上和太子,也让他们意识到商人的力量增长过快,需要予以遏制了……”

大部分人分析来,分析去,都只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危机的范围不断地扩大,很快就超过了南直隶的范围,扩散到了浙江、江西等地区。

杭州的商人似乎无法接受现实。

杭州府一大群商人反反复复的开会,觉得自己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

“咱们浙江其实也可以算是吴王……太子殿下的封地啊。”

“咱们浙江的商税,一直在支援澳洲建设啊,咱们生产的东西也一直供应澳洲……”

“关键是,应天府的刁民暴乱,与我们杭州百姓何干?”

“直隶的事情也不应该影响到我们浙江啊!”

“咱们得去京师请愿,请圣上和太子救救我们浙江工商行业全体……”

经过几天的抱怨之后,浙江商会会长陈伟志作为代表,乘船北上去顺天府求见皇太子。

福建的闽国公郑海康,看着各方面的报纸和情报,忍不住自言自语的感慨:

“吴王殿下的削藩……这样对民间的大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