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431章 安五爷! (第1/4页)

第431章 安五爷!

去年的一年,也没什么大事很快就翻篇了。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七五年六月初。

这年月,城市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没有机动车,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者乘坐人力车。

后来,公路上也有了小汽车,但是并不多,也不是普通百姓坐得起的。

在这年月里,京城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蹬三轮车的大爷们在等客,他们主要依靠这种方式来维持生计。

例如,有些车夫像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描述的那样,经历了三起三落的人生。还有吴老先生,他在出狱后选择蹬三轮车来养家糊口。

曾几何时,“骆驼祥子”成了老京城的一个文化符号。

事实上还出现过另外一种运营车辆--三轮车。

三轮车出现在三零年代,由于比祥子们拉的黄包车省力,就逐渐把黄包车取代了。

当时这种半机械化车辆一度风靡京城。成了人们出行的首选。车夫的劳动强度也减轻了不少。

车夫也分三六九等,一部分专拉外国人,除了人打扮的干净利索,车也较新。

那时候的车夫还得会说简单的英文呢。

等座的时候,车夫们就凑在一起闲聊天。甚至专门形成一种特殊的“江湖春典”,一种只有车夫内部才听得懂的行业语言。

解放之后三轮车逐渐细化,除了载客之外,专门派生出货运部门,叫做起重社。

车辆外形也变成了“平板三轮”,老百姓租不到,也租不起汽车,偶尔拉个大东西,都找起重社。

甚至各单位的后勤都要置办几辆,食堂采办点物质,非常好用,非常能装

等改开之后,平板三轮,基本就成了小贩专用车,比“三蹦子”早很多。

从新鲜蔬菜到日用品,无所不拉,无所不卖。

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三轮车夫,依然京城中必不可少的一景。

走在胡同中,往往能与他们擦肩而过:“总布胡同走不走?”“恭王府去不去?”蹬车的腿脚不疾不徐,坐在车上的游人左顾右盼——京味儿就是要这样不紧不慢细细体味的。

骑三轮是门技术,你会骑自行车,不一定能骑三轮,完全两股劲。

安五爷就是蹬三轮的好手,他不仅车骑的好,路还熟,他蹬的车是又快又稳当。

一大早的安五爷又出车,他的车把上系了五个铜铃,是父亲当年舞的狮子上的。

前几年狮子皮被烧了,安五从废墟里把铃铛捡了回来。

早上九点多钟,还没热闹起来的南锣鼓巷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安五爷又出车了,他的三轮车把上系着一排铜铃,百米外就能听到清脆的响声。

安五爷今年63岁,身板硬朗,皮肤黝黑,短短的一层头发露出了白茬。

天热,他敞怀穿一件中式盘扣褂子,前襟别一只古铜色怀表,阔腿束口裤,白底黑面功夫鞋。

去年形势好些了,安五爷又重新成为走街串巷的三轮车夫,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他从“小安”变成了“安老爷子”。

眼看着锣鼓巷从贵族府宅变成寻常人家,他的人生随着胡同的变迁跌宕起伏。

蹬了大半辈子车,他还是不肯歇下来。

这就是他的念想。

“老爷子又出车啊!”

“呦!安老爷子!”

“老爷子身体挺好啊!”

“还行!”

“老爷子快歇着吧,挣那么多钱嘛使啊!”

“我留着下小的儿!”

胡同里住了一辈子,街坊邻里谁见了谁给打招呼,骑着车老远看见就摆手,过去大家叫他安五爷,一过六十,都改口叫老爷子。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八条胡同,对称排列。

从南口一进,左手边第一条胡同福祥胡同,是安五爷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右手边第一条胡同炒豆胡同,是安五爷现在停车待客的地方。

在这里,能把车光明正大地摆在胡同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附近的一位工商管理人员说,炒豆胡同平时就有八个三轮车夫,只有两位有营业执照,安五爷是其中一位,其他“黑三轮”都只能藏在胡同深处。

虽然如此,他并不是生意最好的,岁数大了,没有养家的压力,不着急挣钱。“老爷子是尊称,都叫你老爷子你得有老爷子的样子。”

今天天气挺热,阳光暴晒,青砖路像要冒出油来,下午四点多,四个女大学生要坐安五爷的车逛逛这老京城,这是一个大活。

安五爷一思量,他摆手叫来另一个车夫,“姑娘,我要下班啦,你坐他的车吧。”

天气热,出来游玩的少,那位车夫一天没开张。

“这些孩子都是外地来上学的,我家里有老有小,不容易,我这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不差这一个。”他对这位车夫解释道。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