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lieutenant又被冠以高等和初等头衔。
高等资浅上尉(Senior Sub-lieutenant)和初等资浅上尉(Junior Sub-lieutenant),也就约定俗成地将之视为海军中尉和海军少尉了。
此外,Ensign(信号旗)一词也常被用于指代海军少尉,因为海军少尉是有权管理信号旗的最低一级军官。
这就不得不提候补官(Midshipman)们成为正式海军军官的流程,以及解释忠嗣学院没有出现海军正式军官的原因。
海军相比于陆军,想成为军官的条件更为严格,海军军官的任命只有通过考试,拿到海军部颁发的委任状,并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工资。
候补官们最少舰船上待满6个月,最长达近十年,并在舰长的推荐下,参加‘海军尉官考试’。在通过后,拿到委任状,成为一名资浅上尉。其中不乏很小就上了船的孩子,比如《怒海争锋》电影中那名断了胳膊的少年候补官。
这一特点也继承到了帝国海军之中。
星界军的军官任命只需要通过星球级军务部的委任,出了那个星区,别人可能就不认这个编制了,以帝国的行政效率查证起来特别麻烦与繁琐。这也是星界军团通常组成更大编制统一部署的主要原因。
但帝国海军军官们时常单舰遨游在帝国广袤的星海之中,加之战舰宝贵,协作指挥一条长达数公里的巨型战争机器显然比指挥步兵连队要复杂得多。
因此海军军官水平要求更高,其编制也由星域海军部统一管理,并定时在五大帝国星域海军部之间定期更新。
二者对比起来,星界军军官就像是美国县级治安官,海军军官类似联邦探员。虽然都是吃帝国饭,但一个归于地方,一个归于国家,编制效力截然不同。
所以哪怕是纨绔成军的辛提拉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优秀的辛提拉人在虚空。
Captain一词在海军代表船长,在陆军则代表队长,二者军衔差距极大,在海军代表上校,可在陆军只代表上尉。
成为舰长,就意味着成为舰船的国王,有权掌控一切人的生死,是在系统性海战出现前,海军最大的官职。
所有海军人都以成为舰长为荣,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军衔,海军人心中的白月光。
领主舰长作为荣誉军衔,特别颁发给战绩极为突出的舰长,是帝国海军对个人指挥能力、海战能力、业务能力的最高认可。
独立行动的领主舰长拥有诸多特权,有权在自己任务范围内组织舰队,决定行动计划等等。
发一串坐标,附近一切帝国舰队必须响应,无论他是星际战士还是机械修会的武装战舰。
而一般执行巡航任务的舰长只能在预先设计好的巡航计划当中行动,桎梏颇多。
领主舰长更是有权代表帝国海军开展帝国事务,并且担任舰队旗舰舰长。
Admiral,意为海军上将,亦称提督。
早在风帆时代初期,海军上将并非固定军衔,通常在海战发生前,由一群舰长投票选择他们当中资历最深、水平最高的舰长统一指挥舰队。
至于中将和少将,也并非陆军那样通过不同单词来严格确立等级,而是类似海军尉官,以资历深浅划分成:
Vice-Admiral与Rear-Admiral。
Vice的意思为副职的意思,‘副海军上将’那自然就是海军中将了。
Rear的意思是后卫,后卫舰队的提督,便是海军少将。
从海军的军衔中也能看出,海军中盛行的自由主义和‘有门槛的平等主义’。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不是牛马契约奴工(这个连人权都没有),帝国海军会尽可能保障船员们的待遇。
如果能够成为士官,甚至准尉,那么帝国海军就将你视为‘海军体制内人士’了,在日常也会给予面子上的尊重,待遇也更加丰富,甚至有行动分红。
(PS:非忠嗣学院毕业的海军士官和准尉通常是舰长任命,舰长个人支付酬劳,不上报海军部,相当于编外编。但忠嗣学院中取得的士官和候补官军衔,由星区海军部发放薪资,而委任的海军军官由星域海军部发放薪资。)
至于帝国海军的委任军官们,他们在淡定与从容中无声地散发着天然的优越感,在非战情下都用绅士淑女和阁下等尊称,互相给足了面子。
这也是为什么身为领主上尉的斯特林能那么从容淡定地和准将军衔的主任军官坐在一起抽烟聊天的原因。
一旦上舰,尤其是进入交战状态时,海军军官们又会立即进入严格的‘资历等级’序列状态,严肃指挥等级,开始以军衔职务称呼。
而候补官们(Midshipman)虽然没能拿到海军部委任状成为正式军官,但海军默认将这些准军官们视作军官队伍的一份子,地位高于准尉,拿着由舰长个人支付的海军少尉水平的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