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麓川之役的多次作战中,明朝派遣了众多将领,但这些将领之间存在着指挥不协调、配合不默契的问题。”
“朱祁镇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指挥体系,导致将领们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第一次征讨中,云南总兵沐晟与左都督方政之间就存在矛盾,沐晟不支持方政的作战计划,导致方政在孤军深入后陷入困境,最终战败身亡。”
“且朱祁镇派遣太监作为监军参与战争。”
“?”
老百姓们:????
他们没听错吧。
“太监监军???”
“这不是胡闹吗?”
“那可不,跟过家家似的这大明朝打仗。”
万朝老百姓不禁叹息摇摇头,开始为明朝百姓默哀。
汉·霍去病:【6】
秦·韩信:【第一次见太监监军……】
在明朝,太监监军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存在诸多弊端。
从制度设计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明朝初期,统治者试图通过太监监军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军队作为国家的重要力量,皇权需要确保军队忠诚。
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被认为比较可靠,他们可以作为皇帝的眼线,直接向皇帝反馈军队将领的动态和军情。
防止将领拥兵自重,起到监督制衡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太监大多缺乏军事才能和经验,他们对于军事战略、战术、训练等知识匮乏。
而且太监群体中不乏有一些品行不端的人,他们利用监军权力谋取私利,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的人。
这就导致了士兵生活困苦、军队战斗力下降,对军事行动等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些太监缺乏军事才能和经验,却拥有较大的权力,对将领的指挥形成了干扰。”
“太监曹吉祥等在麓川之役中多次干预军事决策,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他们为了争功邀宠,往往不顾实际情况,强行要求将领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导致一些错误的决策被执行。”
朱瞻基脸色铁青,猛地抓起案几上的玉玺,狠狠砸向地面,“哐当”一声,玉玺在地上翻滚,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惊心。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年幼的朱祁镇“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他小小的身子剧烈颤抖,眼中满是惊恐,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不断滚落。
“父皇,父皇……”朱祁镇边哭边喊,声音都带着哭腔的颤抖。
“朱祁镇!你这个昏聩之徒!”朱瞻基怒吼道,眼中似有火焰在燃烧。
“哭哭,就知道哭!为了那虚无的战功,竟对麓川大动干戈。你全然不顾北方边防之危,将大明置于险地!”
朱祁镇哭得更加厉害,他哽咽着说:“父皇,儿臣错了,儿臣真的知道错了…”
男人大步走到摆放瓷器的架子旁,一把扫落上面的精美瓷器,瓷器破碎的声音交织在他的怒吼声中。
“你这是拿大明的国运当赌注,你以为打仗是为了满足你那幼稚的好胜心?”
“你如此好大喜功,可曾想过万千将士的性命,可曾想过大明百姓又要遭受多少战乱之苦!”
“朕真是看错了你,你不配为君!”
“你不会指挥打仗就老老实实待着,非要逞强,听那宦官的谗言?!”
“你可知,你每一个愚蠢的决定,都像一把刀,狠狠插在大明的身躯上,让它鲜血淋漓。”朱瞻基气得满脸通红,胸膛剧烈起伏。
“你若再不知悔改,大明的百年基业就要毁于你手,你将成为大明的千古罪人!”男人的声音在宫殿里回荡,愤怒和失望如汹涌的潮水般将他淹没。
一旁孙皇后还想替儿子说好话,见陛下如此愤怒大阵仗,她顿时吓得不敢说话了。
朱祁镇再接收到母后示意的眼神后,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地砖上,一下又一下。
边磕边哭着说:“父皇,儿臣再也不敢了,儿臣定当改过。”
额头很快红肿起来,可他不敢停下,满心都是恐惧与悔恨。
朱瞻基看着朱祁镇这副模样,心中的怒火却并未消减。
他快步走到朱祁镇面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将人直接提了起来,咬牙切齿道:“你以为现在认错便有用?”
“此次麓川之役,耗费了多少军饷,动摇了多少根基。”
“若北方瓦剌此时来犯,大明拿什么抵御?”
朱祁镇被父皇提在半空,双脚乱蹬,满脸通红,呼吸困难却不敢挣扎,只是哭着求饶。
朱瞻基将朱祁镇狠狠扔在地上,朱祁镇摔了个跟头,手臂擦破了皮,却不敢呼痛。
朱瞻基在殿中来回踱步,像是一头愤怒的雄狮。
“王振那厮,蛊惑圣听,你却如此轻信于他……”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