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戏中戏,不爱看的宝宝自己跳一下哦。)
在古代宗法继承制下,作为嫡脉的太子是正统基础人,如果太子是意外暴毙的,那么他的孩子继承权是高于身为庶子的景成帝的。
这就是大宗与小宗的区别。
但是,太子谋反弑亲的情况下,即便他有两个已经立得住的男丁,小皇孙也不可能有继位的可能了。
而武桓帝与原配皇后感情好,原太子本来就比其他弟弟大个几岁,其余皇孙中,三皇子的长子是最为年长的,有七八岁了,可太子下毒前也预料到,他以太子妃有孕的名义,特地让弟弟们都带着孩子来,好说是沾一沾兄弟家的喜气。
然后一网打尽。
这在狠人中也是状元程度的。
给兄弟根都不留,所以武桓帝才会怒极,甚至一脚就把原太子踹死了。
反倒是公主们,因为在古代没有合法的继承权,免于受难。
剩下的皇孙中,有侥幸逃脱的,要么特别小,要么特别愚钝,不堪大用。
皇帝已经到了知天命的时候,虽然现在看起来身体健康,但底下的臣子每天都担心他会死,然后剩下几个小猫仔一样的皇孙和还在宫妃肚子里的皇嗣,给朝廷留下一堆烂摊子。
可武桓帝就算是被原太子气吐了血,还就是这么坚持着,撑到了景成皇帝成年。
在现代医学看来,或许是父亲提供的基因年龄大了,景成皇帝在幼年时有些体弱,但是当他顺利的长大后,出落成一个聪明伶俐,相貌堂堂,德才兼备的少年后,对比幸存的几个皇孙,只要武桓帝不是得了老年痴呆,就一定知道,他就是皇位的唯一选择。
所以,对比他的大哥,景成皇帝梁昀当太子时期格外的肆意,甚至于当堂与父亲顶撞,在太子妃的人选上跟父亲别气,也丝毫不能撼动他的地位。
而武桓帝,他也确实是老了,在经历了惊天巨变后,一向冷硬无情的武桓帝突然念起旧情来。
他在原太子兵变后的几月后,召见了当年伴读的儿子,故人之子过的很落魄,见他和原太子差不多的年纪,武桓帝很唏嘘。
或许是故人的孩子真的有才学,也或许是出于愧疚和补偿心理,武桓帝突然开始重用死去的伴读的孩子,也就是柏家,短短几年之间,柏家就权倾朝野,炙手可热。
但真的是武桓帝长良心了吗,或许吧,但是,他还是让柏家干起了老本行,替他敛财。
是的,武桓帝犯了长寿皇帝的普遍毛病,他在牢牢抓紧权势的同时,开始沉迷享乐,甚至是丹药了,而这些都需要钱。
更过分的是,大部分皇帝就算是有干脏活的白手套,可他们大多是用完就丢的,皇帝一死,白手套就变成给新君待宰的羔羊。而武桓帝,他好像真的对柏家有感情。
他居然想要柏家的女儿做太子妃,乃至未来的皇后,从而将柏家与皇权牢牢绑定,从而保全柏家。
景成皇帝梁昀当然是不愿意的。
年轻的太子意气风发,有一些嫉恶如仇,不愿同流合污的毛病,柏家发达起来后,做事在梁昀眼中很不光彩,武桓帝年纪大了,也放任他们,甚至于柏家敛财,都敲诈到太子的伴读身上来了。
这就很让人生气了。
怎么,你柏家当年是伴读,太子的伴读不是伴读?都是伴读,谁比谁高贵?
梁昀与他身边的人本来就看柏家不顺眼,自然当场就顶起来了,闹得很不愉快,回去告状,武桓帝还要和稀泥,甚至要把柏家的女儿嫁给他!
这憋屈的,让出生就没受过委屈的梁昀能忍?
更何况他这个时候,已经与当时还是藩王遗孀的宣文皇帝萧长静有情。
武桓帝的起居注记载:太子大怒,在殿中与帝争执,帝亦怒,强令王妃入观,太子失礼,不告而退。
张知予把史书看到这,觉得特别有意思。
景成皇帝梁昀在史学圈人气不高,因为老爹和老婆都活的很长而且名气很大,他这个夹在中间的短命鬼,在文化作品中一向形象扁平。
大家只知道他是宣文皇帝的老公,长的帅活的短,夫妻俩感情好,然后就没了。
却没想到景成皇帝年轻的时候这么有个性,居然跟自己大权在握的皇帝老爹因为娶老婆的事情吵架。
张知予很同情遭了无妄之灾的宣文皇帝萧长静,在太子,皇帝,柏家之间,她是唯一一个什么没做错,就只是跟小年轻谈了个恋爱就被逼出家。
而且,张知予看了这一段史料后,很想把它贴到那些古言小说评论区里。人家景成皇帝当年还是个太子都能因为自己太子妃的事跟皇帝顶牛,那些为小说里委屈真爱,对真爱不闻不问反而当鸭讨好其他女人的男主,怎么好意思标榜自己是大权在握的皇帝王爷的。
而被出家当道姑的萧长静呢,她也没受什么委屈。
她之前能嫁给藩王妃,并且在藩王梁篱不喜欢自己的情况下能过得不错,甚至在藩王梁篱恶事做尽,被万民踩死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