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595章 岘港会议 (第3/6页)

士,当官的心思火热的,可就是做不了事情,五年之后,全部被赶到人大和政协去了,说白了,就是纯粹的统战。

而谷雨不同,那些民主人士代表或者意见人士,屁股不干净的,都被他收拾得不轻,就算能够挺过去,能去的也只能是政协,政府机关绝对不用那些人。

他真正使用的是那帮埋头苦干的技术官僚,还有就是那些名气比较大的企业家,这些人都有丰富的实操经验,是真能做事。

如此一来,既发挥了这些技术官僚和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又成功分化了民主人士,靠一张嘴混饭吃的和这帮子凭本事吃饭的,自然尿不到一块去。

而且党内也可以接受,相比于那些耍嘴皮的,翁文灏可以带着车队,前往青海西域这样极端困苦的地区,与石油工人们一起打孔……这样能做事,做吃苦的人,自然能得到认可。

得到认可后,翁文灏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他自然也知道中国的运五研究情况,他所谓的快了,确实是很快,中国版的运5已经首飞,比张学良想象得要快得多,不过张学良想坐上运五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此时整个中国航空工业的注意力已经完全放在了运5b上,所谓的运5b,根本不是什么运5a的改进型,而是中国版的b29,美国的b29轰炸机在对日轰炸后,很多飞机破损,不得不进行修理。

通过情报人员的努力,再加上美国陆航的奢侈,中国方面先是获得了b29一大批零部件,后来又获得了几架破损报废的b29,拼凑一番,已经可以进行仿制。

美国人对此未必不知道,不过美国并不在意,因为b29的技术含量太高,不过说中国的航空技术,就是苏俄也根本无法企及。

b-29头部是水泡状的有机玻璃座舱,用了大量的轻质铝合金;其内部,配备了增压座舱、超强的大功率增压发动机、超大轮胎、遥控机枪、诺顿轰炸机瞄准技术,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设备仪器等。

尤其是驾驶舱里的中央火控系统,通过机械计算机的遥控,通过电缆连接炮塔射击,只需要瞄准,按下按钮,就能在后面实现精准遥控和射击。

这样的电影大片里的场景,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也是远超中苏两国的能力范围,如何把这一切高科技仿造出来,批量生产,是中苏两国技术人员巨大的挑战。

这犹如一架外星人战机坠入地球,或《变形金刚》里地蝎子的一条腿被斩获,地球人把它捆绑起来做研究。

看到这样一款梦幻般的轰炸机之后,安东诺夫设计的运五已经毫无意义,而苏俄国宝级航空专家图波列夫亲自跑到中国,调研了一番。

中央工建委开会讨论过很多次,最后谷雨决定两条腿走路,已经首飞的运五交给试飞中心,通过试飞收集大型飞机各种数据。

都到这一步了,造一架样机和几架样机差距不大,还不如把整个试飞流程踏踏实实走完,不能跟猴子掰玉米一样,见一个丢一个,有再大的家底也不够用。

当然了,运5a并不会制造,因为意义已经不大,随着战争接近尾声,战后各种舰船飞机都非常便宜,绝对是造不如买,谷雨自然不准备装备运5a,他要求空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b-29的仿制上。

而要想仿制b-29,首先就是拆解,两国技术人员卸下每个部位、每个零件、每个开关、每条线缆,每个螺丝钉,一一编号、标注后,分发给不同的设计小组。

被拆下的b-29零件,大大小小有10.5万个,都摆满了,两国技术人员逐一分析、拍照,图纸绘制了4万份,前后动用的制图师就高达一千多人。

第二步,要对零件进行精确复制,而要想进行如此规模的复制,涉及到的工厂多达千家,此时又是在战争期间,各家工厂都非常忙碌,一时半会还真抽不出足够的人手。

当然,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与初步工业化的中国把这一次仿制当成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大发展,迅速决定仿制不同;苏俄国内大部分企业反对与抵制全盘梅花,他们认为苏制设备不比美国的差,且已经批量生产,根本没必要全面仿制。

就在苏俄内部扯皮之际,两国的技术人员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发现要想真正搞定b-29贼难,别的不说,就那几个大轮胎,穷中苏两国之力,都别想解决。

又比如飞机的蒙皮铝合金,厚度是1/16英寸,约为1.5875毫米,而此时的中苏两国都没有这种精确的造板技术,只能生产出0.8-1.8毫米之间的厚度,这样一来,光光蒙皮铝合金就可能对重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一款飞机而言,即便是很小的重量变化也有可能影响到整架飞机的重心,这就需要进行配重,而飞机一旦超重,对飞机的各种性能影响也会很大……

不过现在有个好处,两国现有的技术搞不定,可以向大英帝国下单,买一些高精尖的设备,此时的大英帝国还是愿意卖的……

问题是战争快要结束了,鬼知道以后能不能买,十分着急的图波列夫又一次找到了钢铁同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