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见老师甚至家长,因为朱简烜确实是从小带着他的老师,亲自给他们讲课做实验的。
汪莱出了宫之后,同样也是松了口气,然后赶紧翻开那个小本子看。
朱简烜亲自拟的圣旨都很简单直白。
给汪莱的安排首先是进内阁当大学士、然后加尚书衔分管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最后封郡候爵位提高身份。
汪莱看完之后就直接愣住了。
汪莱现在的资历虽然足够老,但看年龄毕竟也才四十八岁啊,而且还是工匠出身的。
一个四十八岁的工匠直接入阁?
现在的大明内阁大学士,是直接参与大明乃至全世界最高事务决策的,是最接近整个世界权力重心的人。
别说天工朝以前的大明人不敢想了,就算是现在也没有几个人会这样幻想。
天工朝以来,内阁一直至少有一个工匠大学士,但是通常都是年龄非常大的老工匠,通常都是工程相关的部门出来的。
因为资历的问题,汪莱知道自己未来大概率能进内阁,但却没有想过直接进内阁。
汪莱觉得自己可能要去工程院混几年,或者是到水部去当几年政务官员,等到五十多甚至六十岁的时候再进内阁。
汪莱本来是期待自己能成为第一个六十岁之前进内阁的工匠。
结果现在变成五十岁之前了。
汪莱没想到,朱简烜说要让自己留在他身边出谋划策,就是直接进内阁当大学士了,大学士确实就是给皇帝出谋策划的。
其实因为世界统一战争都即将结束了,大明即将真正的统一天下。
朱简烜即将成为真正的世界共主,大明未来的发展规划就是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划了。
整个朝廷的重心将更加侧重于工程建设、技术发展,所以也开始继续增加工匠在朝廷上的地位了。
至于尚书加衔,同样让汪莱感到意外,还是因为他年龄问题,他们现在一下子成了天工朝以后最年轻的尚书了。
朱简烜北伐之后,大幅度增加了朝廷部门数量,同时将部门主官改成了正三品的侍郎。
尚书变成了负责临时主持某项临时的重大事务的加衔。
因事而设,事毕即撤。
但就像很多临时加衔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正常设立和撤销,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就开始慢慢固化。
皇帝自己其实也不愿意直接面对几十个部门的侍郎。
慢慢的开始设立几个固定的尚书,各自分管几个部门或者几项具体的事务。
不过这些尚书跟以前的六部尚书还不一样,他们没有自己的衙门和固定办公地点,也没有自己的属官。
所有事务都需要通过分管的几个衙门来实施,自己也会在几个衙门之间跑。
而直接封侯汪莱更是完全没想到。
朱简烜北伐之后,大明的爵位就不仅限于军功了,其他方面的贡献也能封爵。
而且公侯伯子男都按照传统分了等级,恢复了子爵、男爵两级,加上了乡绅、乡士,现在封爵的入门难度降低了。
但现在爵位管理策略是“宽授严升”,也就是入门容易晋升极难,高级爵位很难授。
单就最传统的军功而言,北伐灭清这种统一战争,按照洪武、永乐朝的标准,都能封好几个国公出来了。
但朱简烜当时只封了几个郡候,第一批天工朝的从龙功臣直到退休的时候都没有国公。
想要通过其他贡献封高级爵位,那更是难上加难。
汪莱现在得到这个郡候的爵位,就是目前非军功爵位之中最高的一个。
其他的非军功的勋贵最高爵位就是州伯。
如果没有什么重大过错,退休的时候通常会加一级。
所以汪莱现在保底是郡公了。
至于最终能不能当上国公,已经与具体的贡献关系不大了,关键看皇帝老师怎么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