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谷雨坚持打这一仗,刘伯承本来是有想法的,四路军打了大半年的游击战,现在就想收回来打运动战,攻坚战,难度可想而知,谷雨实在太着急了。
不过目前的形势太明显了,日本人缩回了拳头,把主力调走对付其他义勇军,等其他松散的义勇军被收拾了,接下来自然就要进攻热河,消灭四路军。
现在必须想办法锤炼部队,就算有所牺牲也是值得的,领导层决心一致,立刻开始调动,最后决定以老带新,以主力一旅,二旅、四旅,和新兵八旅会同锦西支队,以及郑桂林将军领导的义勇军,再加上炮兵旅,教导旅,加起来近三万人完成这一次攻坚战。
换句话说,四路军要想办法把六个旅拉回来,并通过山区悄无信息的转移到辽西走廊,说说容易做起来自然就难了。
当然办法也是现成的,四路军分成多路,昼伏夜出,秘密向锦西山区转移集结,毕竟是内线作战,这一地区也基本上实现了控制,只要小心一些,并不那么容易暴露。
当然了,这六个旅加起来并不仅仅只有两万人,事实上通过这段时间的战斗,这些部队的规模也扩大了不少,每个步兵旅都弥补了战斗损失,迅速恢复了建制,还有所扩张。
其中拉队伍最强的四旅在朝阳硬生生扩张到了五千多人,但是几战下来,老部队也不过两千多人,换句话说,连主力四旅都是一大半新兵。
让新兵打这样的攻坚战,肯定不合适,故而这些新兵部队需要打着主力的旗号,掩护主力部队的转移,会同在辽西活动的三、五、六、七旅和独立旅,在段裕后同志的统一指挥下,继续在铁路沿线活动,频繁骚扰日军,并接应转移过来的辽南义勇军。
这些部队加起来有两万多人,除了五旅是主力旅以外,其他各部战斗力一般,连日军一个中队都未必啃不动,但蚁多咬死象,铁路沿线的鬼子也很难受。
大的战斗确实没有,但是零星的小战斗每一天都在发生,鬼子咬牙切齿,八格牙路,再等一个月,青纱帐倒了,到时候大平原一望无际,一定要跟四路军好好算算这笔账。
鬼子这边发愁,恨得咬牙切齿,谷雨同样也愁得要命,四路军现在的扩张太快了,六月份整军时是四万多人,现在不知不觉间六万了,怎么有这么多人?
这发展也太快了吧!
这一个月得吃掉多少钱粮物资呀,幸运的是,秋收就要到了,这个秋收就算死再多人,也得抢下辽西的粮食。
秋收之后,就要对汤玉麟动手,他也根本没有选择,汤玉麟就算再给几个县也不行,必须抢下热河,根本没有选择,要不然这个冬天根本支撑不下来。
谷雨只负责打哪里,怎么打跟他没关系,不过他还是要去前线看一看攻坚战,顺便也实验一下城市攻坚必须的四队一组战术,另外炮兵旅要在炮兵司令员耿继周的指挥下,打一仗。
这大半年四路军并没有从鬼子那里抢来什么火炮,:
“一匹马一天吃的粮食够一个人吃好几天,我们吃的粮都是来自老百姓,负担够重的,你再养几匹马,老乡们能负担得起吗?”
有一次,从本溪来一批抗日义勇军加入邓铁梅的自卫军,他们途中从老乡家拉来一些牲口。
邓铁梅在欢迎大会上向前来参加自卫军的战士们说:
“咱们吃粮靠乡亲们支援,你们把乡亲们的牲口拉来,他们用什么种地?
地种不上,拿什么来支援我们抗日?”
经过教育,战士们都把牲口送还原主。
由于他注意军民的团结,和群众的关系好,群众主动地为自卫军送情报、当向导,积极支援自卫军的抗日斗争。
邓铁梅还从抗战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他除招收了300多名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组成学生大队外,还多次举办营、团以上干部学习班。
分别对学生队和干部进行军事技术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邓铁梅对指战员们的战斗素质要求也是十分严格。
他为部队提出行动方针:
“不怕死,不爱钱,打日寇,除汉奸,要与百姓同甘苦,要为死难同胞报仇冤。”
他在行军作战中要求指战员:
“不露军情,服从命令,遇敌前进,不要怕死。”
他经常向指战员们讲:
“人生不就是一个死吗?
怕死就不能抗日。”
自卫军佩带的臂章上印有六个醒目大字:
“不怕死,不爱钱。”
鼓舞民众抗日斗志,提高军队战斗力。
这种种操作下来,邓铁梅部战斗力提升很快,迅速成为了辽南义勇军的主力,当然即便如此,邓铁梅部的种种做法只是自发的,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引,直到他遇到陈赓率领的四路军……
而随着邓铁梅加入中国**,随着耿继周开始考虑**,中国**北方中央局也正在迅猛的壮大之中,中国革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