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72章成熟 (第1/3页)

关于这些理论问题,谷雨已经写了不少了,不过还缺少一些论据,最好还要加上一些中国老祖宗的东西,而且文采也要下一些功夫,这样写出来就很好看。

另外全本当然是给党内同志看得,但是揭穿国民政府的本质,争取义勇军的支持,是需要给外人看得,这里面同样需要做一些剪辑补充,谷雨哪有那么多时间,秘书的作用自然就体现出来。

随着北方局的摊子越来越大,谷雨身边也不得不需要秘书的配合,不过秘书班子的构建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他现在非常年轻,精力充沛,每天晚上忙到一两点,倒头睡上几个小时;第二天起来又是一条好汉,所以他倒也不是非常着急,慢慢来就是,有当然好,没有也能熬得住。

谷雨本来接受过非常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当丰富,甚至也知道不少实践案例,他真正缺乏的就是革命实践的历练。

这一年来,残酷的革命环境让谷雨迅速成长起来,不管遇到了什么问题,他都能根据自己的记忆,结合国内外形势,做出相当正确的判断,很好的指导革命实践工作。

革命年代,你的指导行不行,立竿见影。

在党的高级干部眼里,谷雨就如同一个机器猫一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有解决的办法,而且还行之有效,时间一长,整个北方局干部自然就相当钦服,谷雨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这一切谷雨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察觉,他更多的是认为同志们革命意志都很坚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自然没有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东西,革命事业自然会一路顺风顺水的发展,他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表现多么让人吃惊,以至于同志们都开始自觉不自觉的服从他的指示。

这样的认知差距,一点也不奇怪,毕竟谷雨从小接受的都是这批同志伟光正的一面,即便知道他们并不那么纯粹,但有一点他并没有注意到,或者说注意到了,但不是很在意。

那就是此时此刻的中国党事实上非常稚嫩,党内的干部也都很年轻,年轻虽然意味着无比光明的未来,但同样也意味着单纯激进,很容易脑子一根筋,谁都不服气,所以北方局现在这种,他一言九鼎,高级干部一团和气事实上根本不正常,其他根据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为什么这段时间苏区各种各样的破事那么多,跟领导层太过年轻有很大的关系,凭什么你能指挥部队,我就指挥不了;凭什么你那一套行,我这一套就不行,谁也不服谁。

不服气的结果,自然就是明争暗斗不断,各种招数能用的都用上了,再加上还有一个拉偏架的上司,斗来斗去,自然就出现了南方红军惨痛的失败,但这种失败并不是没有价值,正是因为失败的惨痛教训,才会让各路神仙们知道谁才是真正靠得住的那一个。

搞过创业的人都知道,这种局面属于草创阶段独有的混乱,这种混乱属于那种积极向上的混乱,也是必不可少的混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真正的灵魂人物诞生之后,大家也都会围绕着他运转,开始逐步正规化,正规化的背后说白了就是确定上下等级,建立管理体系的过程。

一般企业到了这一步,才可以说是真正成熟,这时候那些有影响力的投资者们才会入主,此前那些投资者都是遍地撒网,因为处于初创混乱阶段的企业一百个中能有十个成功就非常难得了。

但是北方局不一样,谷雨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搞出了这么大的摊子,所以这些跟着谷雨一起创业的同志,在眼花缭乱之余,也都彻底服气了!

换句话说,目前北方局事实上已经提前成熟起来,大家都已经认可了谷雨的大脑地位,其他同志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了执行的角色。

这样的局面形成之后,北方局内部争论自然少了很多,这也为这一轮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谷雨返回四路军总部,按照预先商定的时间,四路军其他三部同时开始了破路行动,立刻引发了鬼子激烈的反应。

在北方局三路大军,四个主力旅不断骚扰之下,日军果然上当,仅有的那些机动力量被三部四路军牵着鼻子离开,自然就放松了北宁线沈阳到锦州一线的防御。

见时机成熟,躲在东边道山区的辽东纵队迅速转移,一连突破了日军两条铁路的封锁,迅速挺进辽西,最后进入到热河整编的部队达到了两万四千人之多,这样一来,四路军的主力部队就发展到了四万人,远远超过了谷雨的预期从四万人变成了两万四千人,表面看起来,辽东纵队只是及格表现,但谷雨知道,陈赓等同志已经做到了极致。

少了这么多人,倒不是因为日军的封锁,当辽东纵队主力冲过来的时候,日本人措手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辽东纵队进入到辽西,他们有限的阻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

根本原因还是此时各路义勇军的缺陷,这些投奔四路军的义勇军,鱼龙混杂,很多人只想在本乡本土抗日,不愿意跟着义勇军前往辽西整编,即便陈赓等同志做了不少动员,也做了不少解释,但一路上还是有无数人逃离。

最近更新小说